中国科研团队获国际核技术农业应用领域最高奖项

来源:中新网
发布时间:2021-09-30 19:18
阅读量:6659
   

记者26日从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获悉,最近几天,在维也纳举行的核技术农业应用领域国际最高奖颁奖仪式上,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遴选推荐的中国科学家团队荣获杰出成就奖,杰出女性奖和青年科学家奖。

根据消息显示,9月20日,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第65届大会期间,粮农组织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在维也纳举行了核技术农业应用领域国际最高奖颁奖仪式,表彰在植物诱变育种的科学研究和应用领域取得突出成就和做出突出贡献的团队和个人。

其中,中国农业科学院小麦诱变育种研究团队获得优秀成果奖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郭,湖南省核农学与航天育种研究所研究员杨震分别获得杰出女性奖和青年科学家奖

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屈东宇在获奖感言中指出,核技术诱变选育良种,保障了气候变化下的农作物生产,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农业科学院小麦诱变育种研究团队负责人,国际原子能机构项目协调员刘鲁祥表示,诱变育种主要是利用射线,空间环境等理化诱变因素,对作物种子进行处理,诱导其基因在进化过程中发生自发突变。

近10年来,刘鲁祥团队成功选育出高产稳产,节水,耐旱,抗倒伏,优质等突出特点的突变小麦新品种8个,其中突变小麦品种鲁源502解决了重穗品种易倒伏的生产难题,在山东,安徽,河北,山西等省市累计使用8000多万亩,占全国小麦品种第二位。

杰出女性奖获得者郭作为亚太核科技合作项目牵头国协调员,带领团队建立了小麦多元化地面模拟辐射诱变育种技术平台,不断完善小麦突变基因高通量检测筛选技术,合作选育出抗旱,抗病,抗倒伏等性状改良的小麦突变新品种7个,累计推广应用面积554.8万公顷。

青年科学家奖获得者杨震在国内外率先开展了以高能电子束和高能重离子束为突变源的辐射育种技术的应用研究,促成了一种新的突变后代目标性状快速定向筛选方法的建立,显著提高了目标性状突变体筛选的准确性和效率。

杨震作为主要参与者,通过伽马射线诱变选育出低镉吸收水稻新品种,累计推广应用面积465万亩,累计新增粮食产量1.3亿公斤,累计为农民增收3.5亿元。

众所周知,核诱变育种是继选择性育种和杂交育种之后的又一现代育种技术中国是核诱变育种大国截至2020年底,育成并获批的诱变品种已达1033个,占全球诱变育种新品种总数的近三分之一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ad555
ad111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加入我们 - 网站地图- 联系QQ:2320534138
重庆大渝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22009711号